而在GDP减速,幸福提速呼声渐高的当下,对每一个数字的解读,都充满着民意的考量,以及对政绩观的反思。
……个人主义也包括自我约束的一面,意识到其他个体的平等权利,从而促进其他核心价值的发展,如平等和自由。整个社会的每个个体的各自为政,促发了全体社会的原子化。
这种无序导致改革无方向,开放无目标,于是成为一艘不知所终的航船。精英化的国家管理固然是全球性认同的政治管理方法,但是政治机会的均等性却同样也是一个前提。但是,中国的个人化进程却与国家严守控制领域同步。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公民自治组织并非总是处在于国家对抗的状态之中,而毋宁说他们更加愿意通过与国家的合作与协调来运行。
中国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化的边缘,而个人化所推导出来的结果已经摆在眼前。不过,阎先生仍然不无遗憾地指出,中国社会的这种个体化,乃是一个并不彻底、也与西方社会迥异的进程。发生了全国性的庞大的房价泡沫,然后这个泡沫破碎后,整个日本经济一下子陷入了超过10年的经济停滞。
到1987年底,日本全国土地的时价总额为1673万亿日元,是国土面积为日本26倍的美国全国土地时价总额的2.9倍。客户里面不乏商界著名人士,连一年只在东京待一两个月的国际商务人士也对它颇有兴趣。实际上,《东洋经济》的该文并不以谈房价为主,而是意在探讨中国经济降速下的未来走向。但是如果说今天房价是中国人最关心的民生议题,那么对很多日本人来说,70年代的主题倒并不是房价。
中国正谨慎地推出很多微调的政策,目前这其实已经是唯一能做的了。另外,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出现很多官商勾结,炒高地铁站或者新干线车站附近土地价格的事情。
千叶商科大学一位教授的学生家长是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出手阔绰,某个晚上,这个学生拿了200万日元请自己的老师到俱乐部去喝酒。但是随着随后10多年日本始终走不出经济停滞的状态,对于三重野康的指责和批判也高涨起来。特别重要的是,中国还处于‘尽管资产价格在短期内泡沫成分不小,但是考虑到总体经济成长的基础,很多人还是会考虑到房价尚有上涨的空间这样的阶段。目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实际上和资产泡沫关系不大,主要是受美国和欧洲不景气影响。
直接用现金,2沓1万一张的日币堆在酒桌之前。列岛改造计划是经济历史上经典的以国家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案例,其总体评价正面。比如寿险公司对土地和建筑物的投资明显暴增,1988年投资达5.5万亿日元,1989年就增加到6.5万亿日元。1990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日本最大银行向房地产发放贷款总额达到50万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1/4,5年间猛增2.5倍。
枥下满轮回忆,而普通大学生的月收入也就是在1980年上升到10万日元,后来也就是10多万日元。日本《东洋经济》7月4日刊文称,中国的房地产现状虽然经常被拿来同日本上世纪80年代作比较,但地价并未出现高涨局面,总体上更接近日本上世纪70年代。
为了争夺利润和分享市场,日本上千家财务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也不顾政策限制,跻身于房地产金融行业,直接或间接向房地产贷款,总额高达40万亿日元,而且重复抵押贷款严重。不过现在这些事情都绝迹了。
房地产业的狂热也滋生了无数的富豪。由于日本长期在土地税方面存在偏差,在80年代中后期固定资产有效税率才为0.2%-0.3%,所以一直拖到1992年4月才开始征地价税,这个时候明显为时已晚,甚至在泡沫破碎以后加大了房地产下跌的幅度,进一步损害了日本经济。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对日本房价的概念也慢慢从热播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时代那种带着不可思议的遥望到现在感慨和中国也差不多了。这种情况和较强的投机因素有关,也有经济刺激政策下,大量过剩货币的流入有关。但是1985年就要5000万日元,1987年就要8000万日元了。对此,一贯主导经济发展的日本政府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引流资金
重塑美国各级政府1909年,塔夫脱总统上台后,面对着快速扩张的联邦政府机构和连续五年的巨额财政赤字,邀请 纽约市政研究局转战华盛顿,成立塔夫脱委员会。在财政预算的改革过程中,学者们经过17年的研究探索,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转变。
1921年4月,新当选的沃伦·哈丁总统正式签署了预算与会计法,从而在法律上完成了美国联邦一级的公共预算制度改革。在这个意义上,预算是一种对政府和政府官员非暴力的制度控制方法。
美国进步时代的改革者用公共预算来组织政府,利用预算的社会作用来使社会达致繁荣。可以保持金融的平稳和信用。
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虽然在经济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进步时代的预算改革运动已经为罗斯福新政的执行铺平了道路。那时,美国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都是由议会主导,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把它称作国会政府。由于时间紧、缺乏专业知识等原因,审议大多流于形式,造成很多财政拨款并不符合实际支出部门的需要。1912年,塔夫脱委员会主席克利夫兰发表了著名的国家预算的需要一文,全面阐述了联邦公共预算改革的原则、步骤并回答了人们的疑问,成为美国预算民主历程上的里程碑。
预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1907年,纽约市由于预算管理上的问题和腐败,经历了严重的市政公债兑付危机,引发社会严重动荡。
可以为各个城市的发展提供比较的基础。预算改革,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参与、投资、城市与州的关系、对权力的监督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基础。
结果,纽约市在1898年花掉的钱已经超过了美国全国所有州支出的1.33倍,是美国联邦政府支出的1.14倍,债务超过了美国全国所有州的债务总和。至1919年,美国已有44个州通过了预算法。
到1916年,预算民主这个词就像社会正义或者美国梦一样,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时髦术语。政治家则用了33年时间,最终从地方到联邦全面建立了美国预算民主制度,从而使公共预算成为了各种利益集团在政治领域寻求自身利益的有效工具。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会计制度可以让公众根据更多的信息来选择自己的政治代表。第七,为了便于民众监督,预算内容和预算过程必须透明。
预算问题绝不是个无关紧要的数字汇总问题,而是关系到民主制度是否名副其实的大问题。公共预算改革使政府真正成为负责任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从而在根本上重塑了美国各级政府。
进入专题: 美国 财政预算 。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在当时引起了革命性变革,被称为预算民主。
在1916年的预算展览上,纽约市政研究局甚至做了一个模型,来说明市民作为消费者如何去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私人领域的公司会计制度成为了美国公司吸引投资人的重要手段,并在19世纪末使会计制度成为大型公司财务管理的主流形式。
酒庄故事: 克里奈教堂酒庄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
在众多名庄之中,有几座酒庄代表着波尔多葡萄酒的顶尖水准,被人们合称为波尔多八大名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佩尼斯园中,有一块名为Clos des Perrieres的精品园被围墙单独划分出来,成为了单独的一级园,为亚伯格里沃酒庄(Domaine Albert Grivault)独有。
罗曼尼-圣-维旺园(图片来源:vosne-romanee.fr) 目前,罗曼尼-圣-维旺园由多座酒庄共同持有。
目前,孔雀酒庄目前共出产了三款酒,分别为一款赤霞珠红葡萄酒、一款长相思(Sauvignon Blanc)白葡萄酒和一款桃红葡萄酒。
该产区的不少酒庄都在尝试使用整串发酵工艺,以酿造出陈年潜力更佳的黑皮诺佳酿。